type
status
date
Aug 24, 2023 05:54 AM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创建方
来源
简介
URL
资讯来自自动化程序采集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仅供学习使用。
1996年,欧洲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基因SLC6A4可能与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关。他们发现和570名正常人相比,454名有情绪紊乱的人中,这个基因均发生了突变,活跃度变低。根据他们的理论,人类如果有该基因的变体,将很容易患上抑郁症。因此,这项发现可以用来诊断情绪紊乱、评估自杀倾向。
但在当时,DNA测序技术并未普及,所以研究者推断某个基因对疾病有影响时,多半是通过经验推测,挑选一些所谓的“候选基因”。而对抑郁症来说,SLC6A4似乎就是这个绝佳的候选基因,因为它负责调控脑细胞对五羟色胺的接收,而五羟色胺被认为是与情绪、抑郁相关的分子。因此之后的二十年,有450篇论文都是基于SLC6A4研究发表的。
但是2019年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,这座大楼的根基可能就不牢固,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。科罗拉多大学的Richard Border挑选了18个所谓的与抑郁症相关的候选基因,其中也包括了研究最广的SLC6A4。他们开展了多项大数据研究,试图找出抑郁症患者中是否真的存在特定类型的基因。“但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结果。”Matthew Keller表示,他是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员。
他们发现,仅仅是涉及这18个基因的抑郁症相关论文就超过1000篇。如果这项研究是正确的,那此前的1000多篇文章研究的是什么?“这足够引起人们的注意,”Keller表示,“人们花了20年,不计其数的人力和财力,结果研究的是不存在的东西。”
“这些人不断地说这些基因有用,但这还不是困扰我的原因,”精神病学家Scott Alexander表示,“而真正让我无法理解的是,整个理论建立在了一个虚构的假想之上。”
“我们花了大量精力探究,SLC6A4是如何影响大脑情绪的、怎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起作用、怎样与不同的基因互相作用。这就像研究人员在描述独角兽的生活,独角兽要吃什么、有哪些亚群分类、哪个部分的肉最好吃。”Alexander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写道。
notion image
和以往的研究相比,Border和Keller开展的研究规模更大、更精准。“但我对结果并不惊讶。”伦敦国王大学的基因学家Cathryn Lewis表示。此前,已经有科学家表示把SLC6A4和抑郁症联系起来并站不住脚,而当遗传学家终于可以对整个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时,他们发现与精神紊乱疾病相关的基因可以达数千个,而每个基因只拥有微小的功能。
即使是检测这些基因是否具有微小功能,参与研究的志愿者样本量也要足够大。而此前,许多候选基因挑出来之后,志愿者样本平均只有345人。因此,就这么一点样本,他们是不可能发现某个基因与抑郁症有着显著关联的。对此,只能说这些研究犯了统计学上的低级错误。Lewis表示,并不是候选基因这个思路不行,如今许多研究仍然会使用候选基因方法,但它们都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,唯独抑郁症研究停滞不前。
布里斯托大学的Marcus Munafo说他早年也是受到了SLC6A4研究的感染,决定加入这个领域,“看起来这个领域的研究完美无瑕,”他表示,“但随着我自己加入进来,我发现研究出来的很多东西都站不住脚。”这个基因有时候和抑郁症有关,有时候又没有联系。关键的是,在研究中使用的技术越高级,你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消失了。于是他们在2005年开展了一项大型研究,重复了1996年的实验,不同的是参与者有10万人,而不是当时的1000名。结果是,他们发现SLC6A4和抑郁症没有任何联系。
“你可能以为这会打消人们研究候选基因的热情,但事实上完全没有,”Munafo表示,“这些负面的结果不是人们想听到的。”实际上,在2005年后,SLC6A4和抑郁症相关的研究急速增长,发表的论文数量在之后的十年增长了3倍。
在许多科学领域,包括心理学和癌症生物学,或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:那就是有许多实验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做宽做大的。这也是科学界为什么会面临所谓的“重复性危机”。许多研究人员只会使用他们感兴趣的那些数据,甚至拿着答案找问题,拿着结果建立假设。为了更好地发表文章会挑出阳性结果,舍弃阴性结果,这就造成了许多研究结果出现错误。
除了那些故意篡改数据的研究,这些科学家并没有故意想要去欺骗谁。他们或许只是为了发表更好的文章,从而在学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而学术期刊也很喜欢一些特别新颖的发现,而不是在已知的东西上有新做改动的研究。两方的共同影响下,就造成了一些重复性差的研究出版,而一旦随后的研究蜂拥而至,某项研究理论就成建立起来了,变得无孔不入。杜克大学的Terrie Moffitt在早期也曾研究过SLC6A4,他认为所谓的候选基因方法已经落后于很多新产生的方法。“候选基因研究在走下坡路,研究的可能都是些琐碎的东西。”她说。
notion image
2003年,Avshalom Caspi, Moffitt和其他同事共同发表了一项关键的研究。他们指出,带有特定类型SLC6A4基因的人群,会在遭受压力后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。尽管这篇文章被引用超过8000次,但也只能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才能说明,这些基因确实会具有潜在的影响。如果有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好像没有起什么作用,很有可能就是这些研究没有将个人的特殊经历考虑进去。
Border和Keller之前也听过有关基因研究无用的争论,因此在他们在研究中会从很多方面来评估抑郁症,包括面诊、严重程度、症状数量。同时他们还会将许多环境因素考虑进去,包括童年或者成人期的创伤,以及社会经济因素。但遗憾的是,没有什么环境因素起到了作用,许多候选基因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影响抑郁症风险。
相关文章
一招中止强迫思维,摆脱杂念!
Lazy loaded image
压抑消极想法可以让我们更快乐吗?
Lazy loaded image
80%的抑郁,可以被治愈
Lazy loaded image
应对失眠症——如何获得好睡眠?
Lazy loaded image
被心理咨询极少触碰的创伤-住校
Lazy loaded image
如何与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相处?
Lazy loaded image
为什么有人学了心理学,却越变越矫情?为什么青少年抑郁总被误解为“叛逆”?
Loading...
沐阳
沐阳
分享心理健康知识、资源、技术
最新发布
为什么女性比男性经历更多的心理创伤?
2024-4-9
2023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大事件盘点!
2024-1-21
面对自杀危机,怎样应急自救?
2023-12-19
认知行为治疗的认识与应用
2023-12-6
心理咨询师执业的法律风险!
2023-12-5
一份关于重度抑郁症的生存报告
2023-12-4
公告

🎯关注微信公众号

    微信公众号:安寻心理
微信公众号:安寻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