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
status
date
Dec 4, 2023 05:08 AM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创建方
来源
简介
URL
抑郁症有极高的发病率,但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,中国人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却比较低。调查显示,60%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,只有不到10%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。
试想想,如果你得了癌症,你绝对不会怕别人知道,你一定会积极地寻求医生的帮助。
但是,为什么得了抑郁症,或者其他精神类疾病,你却怕别人知道,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呢?
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,精神类疾病患者受到最多的歧视,总是被冠以“疯子”或者“傻子”的称呼。这就导致在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过程中,患者本身的求助障碍成为最大的障碍。
在互联网时代,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,你就可以获得非常多的关于抑郁症的信息。打开微信的朋友圈,各种良莠不齐的关于抑郁症的文章会扑面而来。可是,究竟哪些才是真知灼见?而哪些又是似是而非的陷阱?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个人信息处理方面最大的挑战。
在我提供下面建议的时候,我力求用到我的全部知识积累、个人经验和最佳判断,但是,我不敢保证100%正确。事实上我相信,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专家知道究竟的真相。大家完全不必迷信他们。
我以一个学过心理学的人的全部知识,和穿越抑郁症地狱的人的亲身经验,向大家提供如下建议,请大家尽量遵守。
第一,千万不要去“百度知道”上用那些垃圾量表来测量,也不要建议别人去测量。
第二,只在正规医院测量一次,尤其是SCL-90量表。即使你转院就诊,你也要坚持这一点,尤其是在你的自我感觉没有明显变化的时候。
第三,除了使用自评量表以外,一定要有客观指标,可能是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、PET、也可以是皮肤电等等,因为这些生理指标会更客观,更稳定,不容易受你的意识控制。
第四,SCL-90症状自评量表会给出两个分数,一个是焦虑指数,一个是抑郁指数,哪一个高就代表你是以焦虑症主要呢,还是以抑郁症为主呢,这个对于医生开药很重要。
虽然我非常尊重医生救死扶伤的工作,但是,现实中也的确存在许多庸医。庸医害死人不偿命。在关于抑郁症的用药、戒断、以及药物的作用、心理咨询的作用、信仰的力量等问题上目前存在很多误区。
第一,对于重度抑郁症,想不吃药仅凭意志力走出来,完全是小概率事件,即使不是不可能的,也是非常困难的。因为抑郁症有大脑的化学和电信号的基础(例如,大脑的第25区和多巴胺等),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,也不是外人所说的“想开点”就能解决的。
第二,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,最好要听医生的话,按时足量吃药,让药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起作用。在这个方面,我承认我在很长时间内做得不好。医生让我吃四片,我曾经擅自减到了两片。试想想,相比活着走出抑郁症的地狱,那点副作用算什么呢 ? 吃吧,活着最重要。
第三,千万不要以为,医生一次性就能对症下药。开处方,基本上是个盲目试错的过程。治疗抑郁症的药市场上有几十种,医生一般会首先开最广谱的、最流行的、甚至是最贵的药,然后让你先吃两周再来复诊,看看效果,再决定是否需要换药。而每一种药起作用的时间可能需要至少一个月。有的病人可能需要花好几年的时间,才能撞大运似地找到疗效最佳和毒副作用最小的药物组合。
我同意这样一个说法:在走出抑郁症的黑夜后,不能突然断药,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。
抑郁症最怕拖成长期慢性的。时间越长,康复的概率越低,人会被拖疲了,最后失去所有的信心和希望。走出抑郁症,最好是采用 CBT(认知行为疗法)改变认知。
最后,要理解,人的情绪就像海浪一样,潮起潮落,不要把任何戒断后的情绪低落都当作抑郁症复发。没有那回事。得重度抑郁症就像中彩票一样,你不会总是那么幸运的。以我的经验来说,人对于情绪的调控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成指数增加。例如,如果这次你抑郁了六个月,下次碰到不愉快的事情,你就会在两个月内走出来。然后,再下一次可能就是一个月,再下一次可能就会是一周,直到有一天,如果早上心里有事中午吃顿好吃的下午就没有事了,如果下午有事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天高云淡了。相信我,我对此非常有经验。人的成熟,也是一个调控自己情绪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。
我个人强烈建议,一旦你被确诊抑郁症之后,最好不要过多阅读那些与抑郁症有关的资料。你读得越多,就会陷得越深。这在心理学上叫 " 自我证验预言 " 或者 " 皮格马丽翁效应 "。
请选择性关注少数几个人。
帮助一个人走出抑郁症(或者任何类型的精神疾病),事实上不需要太多的人的关注,只需要有两三个最亲近的人能理解你的痛苦,默默地支持你,接纳你即可。
请记住,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,99.99999999%与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你以为你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,所以,你不辞辛苦地打造自己的名声和成就(例如,升职称、考上一个好大学、在同事和上司眼里试图表现得很优秀),事实上,他们每天在自己的蜗牛壳打转,根本就想不起你是谁来,更何况你的痛苦。所以,不要被一个虚幻的心、虚幻的观念和认知所控制。
如果你没有见过最黑的黑暗,没有和死神眼对着眼地对抗过,你就无法体会我在说什么,你就无法体会到天堂的美妙滋味。天堂就在你的心里,地狱也在你的心里,所有的一切,都在一念之间。
- 作者:沐阳
- 链接:https://www.hears.top//article/blog-52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